在 WPS 中查看修改记录,只需要打开文档后点击顶部菜单栏的【审阅】,确保【修订】功能已开启,然后在右侧的【审阅窗格】中就能看到所有修改内容。每一条记录都会标明是谁、在什么时候、做了哪些改动,方便你一目了然地查看和处理所有修订信息。
什么是 WPS 的修改记录功能?
简单来说,WPS 的修改记录功能就像一个细心的小助手,它会在你开启“修订”之后,把文档中每一处修改都记录下来,包括:
- 谁加了内容
- 谁删了句子
- 哪里做了格式调整
这样你就能一眼看出文档的变化啦!
为什么需要查看文档的修改记录?
想象一下,别人发给你一份文档,里面的内容已经变了好多,但你完全不知道是谁动的手脚,是不是有点懵?
这时候,修改记录就派上大用场了:
✅ 方便审核修改内容:你可以一条条确认是否保留这些改动。
✅ 明确责任归属:知道是哪个小伙伴做了哪些更改。
✅ 避免误操作:万一有人不小心删掉了重要内容,也能快速恢复。
在 WPS 文字中启用修订功能的步骤
要让这个小助手开始工作,你需要先把它“唤醒”。操作如下:
- 打开 WPS 文字文档
- 点击顶部菜单栏的 “审阅”
- 找到 “修订” 按钮(图标是一个铅笔)
- 点击按钮,让它变成亮色状态 ✅
这时你就开启了修订模式,任何改动都会被自动记录下来啦!
如何开始记录文档修改内容?
其实只要上面一步完成后,系统就会自动记录所有修改内容啦!
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改文档,添加文字、删除段落、调整格式……WPS 都会帮你一一标记出来。
不同颜色标记的修改记录代表什么含义?
WPS 很贴心地给每位用户的修改标上了不同的颜色,这样你一看就知道是谁动的手:
- 蓝色 → 用户 A 的修改
- 红色 → 用户 B 的修改
- 绿色 → 用户 C 的修改
- ……以此类推
而且,你还能在右侧的“审阅”面板看到每条修改的具体信息,比如时间、用户名、修改内容等。
查看他人文档中的修改记录的方法
如果你收到的是别人已经修改过的文档,也别急,只要你打开文档后:
- 点击顶部菜单栏的 “审阅”
- 查看右侧的 “审阅窗格”
- 你会看到所有的修改记录列表
每条记录都可以点击展开,查看具体细节,比如哪里删了、哪里加了、是谁改的……
接受或拒绝特定修改记录的操作指南
当你看完别人的修改后,可能会想:“这条挺好的,我留着;那条不太合适,还是删了吧。”
这时候就可以逐条处理啦:
- 在“审阅窗格”中找到你想处理的修改
- 右键点击 → 选择 “接受” 或 “拒绝”
也可以直接点击文档中的某处修改(会有下划线或删除线),然后在工具栏弹出的选项中选择接受或拒绝。
一次性接受或拒绝所有修改记录的方式
如果觉得一条条处理太麻烦,可以直接一键搞定:
- 点击顶部菜单栏的 “审阅”
- 找到 “接受” 或 “拒绝” 的下拉菜单
- 选择 “接受所有更改” 或 “拒绝所有更改”
一下子就把文档整理干净啦!
关闭 WPS 文档中的修订功能步骤
当你完成所有修改,或者想停止记录时,记得关掉修订功能哦:
- 点击顶部菜单栏的 “审阅”
- 再次点击 “修订” 按钮(让它变回灰色)
这样以后的修改就不会再被记录啦~
保存带有修改记录的文档注意事项
如果你想保留修改记录供他人参考,请注意以下几点:
📌 不要勾选“最终状态”选项:否则别人打开文档时将看不到任何修改痕迹。
📌 建议保存为 .docx 格式:这是最通用的格式,兼容性最好。
📌 可另存一份“已定稿”的版本:方便日后使用。
如何隐藏或删除修改记录以保护隐私
如果你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做了哪些修改,可以这样做:
- 点击顶部菜单栏的 “文件” → “选项”
- 进入 “高级设置”
- 勾选 “不再显示修订信息” 或者选择 “清除所有修订信息”
⚠️ 注意:一旦清除,就再也恢复不了啦!
使用 WPS 手机版查看修改记录是否可行
好消息是:手机版 WPS 也是支持查看和处理修改记录的!
虽然界面略有不同,但基本操作差不多:
- 打开文档
- 点击右上角的 “审阅”图标”
- 查看并处理修改记录
不过,目前手机端还不能很方便地添加自己的修改记录,所以建议重要修改还是用电脑完成更稳妥。
常见问题:修改记录不显示怎么办?
有时候你会发现明明开启了修订,但文档里啥也没显示……别慌,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:
🔧 1. 审阅窗格没打开:点击“审阅”→“审阅窗格”才能看到完整记录。
🔧 2. 设置了“最终状态”:检查是否在保存时选择了隐藏修改记录。
🔧 3. 使用了不支持的格式:比如保存成了 PDF 或 TXT,这些格式无法保留修订痕迹。
🔧 4. 版本过旧或有 Bug:尝试更新 WPS 到最新版本。
小技巧:让修改记录更清晰易读的方法
为了让修改记录看起来更清爽,你可以试试这几个小技巧:
🔹 使用“批注”功能:在修改旁边加上说明,告诉别人你为什么要这么改。
🔹 定期清理已完成的修改:只保留正在讨论的部分,减少干扰。
🔹 统一命名用户账号:这样每个人的颜色标签都能对应到真实的人名,不会混淆。